本项目污水的特点是: ①来水不均匀程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KZ=2.0),由于水量与水质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因此必须考虑设置均质均量的调节池。 ②本类废水BOD/COD值约0.6,可生化性较高。 ③排放要求中对病毒指标有要求。 ④根据**对污水排放的要求,本污水处理工艺除了去除**物外还应能去除氮,使出水达到排放要求。 总之,该污水中不仅含有**污染物,而且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因此在污水处理工艺中既要考虑消毒灭菌的卫生指标,也应兼顾COD、BOD等环保指标。 4.1.2工艺比选 污水处理站一般采用以下几种生物处理方法: ①A/O工艺 A/O工艺是以活性污泥作为生物载体,通过风机供氧曝气的作用使污水达到充氧的目的。A池内设机械搅拌,从O池的回流液回流至A池,在A进行反硝化反应,将大部分盐氮还原成氮气,并通过搅拌使氮气从废水中溢出,达到去除氮的目的;A池出水至O池,O池内设鼓风曝气,去除大部分**污染物,并将进水中的大部分氮转化成盐氮;可以根据废水的需要,调整O段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通过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吸附、氧化并分解废水中的**物;**物、氮去除率高。然而,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从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同时,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了运行费用。另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含有一定的DO,使A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90%。 ②水解酸化+SBR组合工艺 SBR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活性污泥处理法,该处理工艺集曝气池、沉淀池为一体,连续进水,间歇曝气,停气时污水沉淀撇除上清液,成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SBR法不设沉淀池,无污泥回流设备,但SBR法为间歇运行,需设多个处理单元,进水和曝气相互切换,造成控制较为复杂。为了保证溢流率,SBR法对滗水器设备制造要求高,制作时必须精益求精,否则较易造成较终出水水质不达标。国内目前还没有质量较好的滗水设备,进口设备采购麻烦,且价格昂贵,同时今后维修费用也高。 ③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传统的生化处理方法,生物填料为固定床上的半软性填料。利用半软性填料作为微生物的附着载体。生物均匀分布在生物填料上,这样就避免了微生物分布不均的现象,同时,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不随水流动,因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不断更新,从而提高了净化效果。接触氧化法具有处理时间短、体积小、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好而稳定、污泥不需回流也不膨胀、耗电小等优点。其特点主要有: 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 具有膜法的优点,剩余污泥量少; 具有活性污泥法的优点,辅以机械设备供氧,生物活性高,泥龄短; 能分解其它生物处理难分解的物质; 容易管理,消除污泥上浮和膨胀等弊端。 ④净化槽原理 原理介绍:污水通过管道流入厌氧滤床池,由于里面填装有滤材,污水中的固体杂物的大部分通过滤材时被去除。厌氧滤床池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被分离的固体杂物和污泥,也兼备BOD分解和通过滤材里的厌氧微生物的厌氧消化来降低污 泥的产量的功能。在接触曝气池,由鼓风机将空气注入水中,在好氧微生物的帮助下水里的**物得到降解,氮被氧化。经过曝气处理后的水流入沉淀池,在这里悬浮物沉入池底,上面干净的处理水流入消毒池,在那里经过消毒后排放。 综上所述,为确保水质达标,各工艺优点相结合,综合考虑,拟采用“净化槽处理” 工艺流程 4.2:净化槽技术介绍 随着厕所革命在全国的深入进行,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适合农村改厕污水处理设备,从体积上来看可分为大型设备与小型净化槽,净化槽的优势体现在效率高、耗能低、管理方便及占地面积小等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方面的优势具体介绍如下: 1、设备一次性投入资金小 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压力大,如果用分散式处理,投资净化槽的话会节省很多的投资资金,市场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适合厕所革命农村水务改造,旅游景点、小工厂等,也符合中国污染控制的原则。 2、缓解**管网建设的压力 净化槽内部结构 大型污水处理厂往往需要建立大型**管网收集系统。对于广大农村、景区、工厂等管网系统不发达的地方建设污水处理厂,既不方便管理,也不经济。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净化槽更为合适。另外,对于分流式污水系统,小流量的污水可以直接排放到雨水管道或水体中,而不增加污水管道的压力。 3、有效节约建设面积 污水处理厂需要占用大片土地,破坏生态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越来越紧张。净化槽加工效率高,并可以埋设,基本不占地表面积,不影响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和环境景观。 4、有效实现中水回用,节约用水 大型污水处理厂开展中水水服务的主要障碍还在于铺设庞大的再生水管网。净化槽可以在配置上更加灵活,通常排水点是中水回用的点,可以完全节约中水管施工。随着中国对再生水的需求提高,净化槽会显示出更大的优势。 净化槽技术介绍: 污水中的**物是重要的污染物质,净化槽中对**物的去除主要是厌氧水解酸化和好氧生物降解作用。在净化槽中厌氧区内装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填料,填料上生长厌氧生物膜,由于厌氧降解速度不快,厌氧发酵水解过程主要使不溶解的大分子**污染物水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污染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这些降解后的污染物更有利于后续好氧生物的降解。 水力停留时间是是净化槽技术的关键与BOD5的去除率有着密切的联系,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使得废水在好氧填料层中的下向流动速度与曝气器提供的上向气流推动力相当,使好氧区悬浮填料处于较好的流化状态,因此提高了生物膜的利用效率,增加了生物膜与**基物之间的接触机会,强化了**基质向生物膜内部的传质作用,提高了系统对BOD5的去除效率。 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一般会对氮磷有所要求,净化槽中氮的去除主要是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好氧区混合液回流到厌氧二区可形成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净化槽对磷的去处作用主要由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共同作用完成,选择合适的HRT,有利于找出聚磷菌和铁盐除怜的结合点,提高除磷效果。 处理过程介绍: 在处理过程中,被处理污水会从设备的一端通入系统,沉淀分离室分离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对悬浮物质的去除起到预处理的作用,减轻后续工艺即生物处理工艺的负担。经过预处理的污水可先进入厌氧分离室进行厌氧生物处理或者直接进入好氧生化处理室进行好氧处理,根据需要选择。 在厌氧分离室内部装有各种类型的塑料填料供厌氧生物生长成膜,对BOD/COD低的污水进行水解酸化,去除可溶性**物以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便于可生化性低的污水在进入好氧生化处理室后能更好更高效地进行处理。 好氧生化处理室目前是采用以接触氧化法为主的工艺,其依靠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对污水进行氧化分解、利用微生物通过阻滞并吸附沿水流方向形成分级食物链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经生物处理过的污水在沉淀槽对产生的污泥进行沉淀,该污泥可通过浓缩后运走填埋或者通过焚烧使之减量化和无害化。